笑天 发表于 2018-8-23 01:08:12

李白生平

[特别说明:此文系本人阅读叶嘉莹诗词著作读书笔记]

李白生平

李白的天才类型属于“不羁”型。
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碰到贺知章。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文后说:“子谪仙人也!”他说李白是从天上被贬降到人间的一个仙人。
李白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受约束的天才,和他与众不同的成长环境有一定关系。
一、家世
李白一家曾经生活在西域条支碎叶,本不姓李。五岁时父亲李客带全家迁徙入蜀,在绵州彰明县青莲乡安家,“指天枝而覆姓”,和大唐帝室是同宗。“李客”的“客”,说不清是真名还是对客居者的泛称。
李白的家世一直疑问多多。有人认为李白是西域胡人、流居西域的汉族商旅、李建成李元吉后代等等。
李白自己说是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是汉将李广后代,属于大唐皇室同宗。不过古人喜欢自托显赫,李白自己的说法也不一定就完全可靠。
二、家教
李白幼年所受家教与一般中原家庭不同。
一般中原家庭的孩子先要读孔书,学礼法。
李白说他自己五岁背道术书,十岁看百家书,十五岁时好剑术。可见,虽然李白肯定读过儒家书籍,但他所受的教育是不受拘束的教育。
三、对儒家的看法
李白对儒家思想既有肯定也有否定。
他否定的,是儒家的拘守礼法,“俗儒”。比如他在诗中嘲笑儒生迂腐,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对孔子不尊敬。
他肯定的,是儒家的用世志意。儒家追求的东西是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孔子是立德,李冰父子修建水利工程是立功,好作品流传后世是立言,三者都可以不朽。儒家追求的不朽,是为人在世,不能白过,要给世界留下贡献。
四、求仕原因
(一)追求不朽。这是儒家影响。
(二)天才不甘心使自己的生命落空。
(三)把拯救危乱视为使命。李白的时代,前有李林甫杨国忠对朝政的败坏,后有安史之乱的战争,是一个亟待拯救的危乱时代。
五、“仕隐”情结
(一)儒家的“仕隐”
“仕”与“隐”的情结,在孔子时代就有了。
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用之则行”是兼善天下,是仕;“舍之则藏”是独善其身,是隐。
仕与隐,在儒家思想中不是对立而是互补。
“尔”指颜回。
这句话是孔子对颜回说的。
孔子说,一个人平时要读书求学,培养自己的才能,一旦国家需要你,你才有可以拿出来贡献的东西。如果国家不需要你颜回,怎么办?颜回就“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实是陶渊明的“任真”“固穷”的境界,也是西方人说的“自我完成”。
一般来说,向外追求不一定成功,有一半决定权在别人手中,但“自我完成”则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个人理想
唐代诗人的“仕隐”情结,各不相同。
孟浩然仕隐两失,王维则仕隐两得。李白把仕和隐结合在一起去追求。
后世钦佩鲁仲连不慕荣利,视之为高士榜样。李白的《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多次提到鲁仲连,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还以鲁连自比。可见李白希望建立一番功业,但他又认为追求名利是可耻的。所以他的理想,是要像谢安那样为天下苍生建功立业,然后像鲁仲连那样飘然而去。
六、求仕办法
(一)孔子的办法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孔夫子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是因为他有温厚、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当大家慢慢认识了他这些美好品德的时候,也就开始承认他、尊敬他了。但这用了三十年时间。
(二)李白的办法
求仕必须通过科举。李白认为,以他的天才根本不需要考。
他的办法,是先通过学道求仙和周游天下,把知名度打出来。因为在唐朝,老子是始祖,学道和求仙可以出名,唐玄宗还下令让每一家都要备有《老子》这本书,科举考试也要考《老子》。道家在唐朝很时兴,道士很出名。
七、求仕经历
李白的理想带有天才的狂想。他觉得他要取得君主的欣赏与任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只要能得到任用,一定马上就可以平定天下。
(一)第一次求仕——光荣的失败
1. 道士介绍
通过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认识了出家学道的玉真公主,还认识有名道士吴筠。这些人在唐玄宗面前赞扬李白,唐玄宗就召见他,然后他就做了翰林待诏——皇帝御用秘书。
2. 辞官理由
这对一般人来说是荣耀,可李白不久后发现,这对他是耻辱。因为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已经不是开元初励精图治的唐玄宗了,他宠信杨贵妃,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已经开始败坏。唐玄宗用李白,并不是想向李白请教治国平天下策略,只是在歌舞游乐时需要他写助兴诗文, “以倡优畜之”——用好食物养猫狗,用来当作娱乐玩物。对此,李白的做法是恃酒狂放。野史记载,他当着皇帝的面伸出脚来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他的做法招致很多人不满,于是他就写诗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事实上,如果不肯摧眉折腰,那么就无法在朝中立身。所以李白很快就“恳请还山”,而皇帝也就“赐金放还”——同意他辞官。
李白第一次求仕就这样失败了:天子给他富贵,他不能忍受逢迎权贵的生活。
(二)第二次求仕——耻辱的失败
1. 理想不变、狂想不变
不久发生安史之乱,期间李白的用世志意没有消退。证据是此期间他的诗句“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虽不在朝,仍有拯救时代危难的责任感——“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李白求仕是想像谢安一样,是对苍生的真正关怀。他始终相信,只要有人能用他,他就可以平息胡兵叛乱,恢复天下太平。怀着这样的渴望,他做了第二次求仕尝试。
2. 永王幕僚
(1)背景
安禄山打到长安,唐玄宗逃到成都,儿子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做了皇帝。可玄宗还有一个儿子永王李璘,当时以平乱为号召,在江南起兵。永王一起兵,肃宗就紧张了,他命令永王收兵,到成都去见玄宗。永王不接受命令,擅自率军东下,有意与肃宗争夺天下。
(2)误解
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永王途经浔阳,邀请李白加入幕府,李白欣然接受。李白以为,永王是要与胡兵作战,去收复洛阳和长安。
3. 赦罪
永王很快就被肃宗打败,李白因此获罪,被判长流夜郎。幸运的是,正好赶上肃宗立太子并因为旱灾而,大赦天下,李白走到巫山就遇赦得归。
4. 辩解
关于跟随永王之事,李白后来说当时是被永王以武力胁迫加入幕府的,为此他在诗中为自己辩解。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事实上不一定是这么回事。因为他在加入永王幕府后所写的诗中,透露的情绪十分高昂。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三川”,洛阳。洛阳附近有洛水、伊水和黄河。
“北虏”,安禄山叛军。当时洛阳已被叛军占领。
“永嘉”,西晋怀帝年号。当时北方大乱,中原士人纷纷逃往南方。
“胡沙”,战尘。
“但用东山谢安石,谈笑静胡沙”,以东晋谢安石自比,说只要用我,我为你指挥策划,可以在谈笑之间把胡人的战乱彻底平定下来。
可见,他加入永王幕府不是被永王以武力胁迫加入的。
(三)第三次求仕——未遂
尽管遭受大挫折,李白的用世之心,至死未改。
六十一岁时,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追击安史叛军残余势力,李白想做第三次尝试。
他的这一想法的例证,是其诗作《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这一次没有成功。半路上他得了病,只得返回。
八、死前遗作
次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临死时写了《临终歌》,其中有诗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把自己比作一只在中天摧折的大鹏鸟。

菩提之旅 发表于 2018-8-23 04:59:28

李白幼年所受家教与一般中原家庭不同。
一般中原家庭的孩子先要读孔书,学礼法。
李白说他自己五岁背道术书,十岁看百家书,十五岁时好剑术。可见,虽然李白肯定读过儒家书籍,但他所受的教育是不受拘束的教育。

菩提之旅 发表于 2018-8-23 04:59:58

安禄山打到长安,唐玄宗逃到成都,儿子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做了皇帝。可玄宗还有一个儿子永王李璘,当时以平乱为号召,在江南起兵

菩提之旅 发表于 2018-8-23 05:00:24

他的这一想法的例证,是其诗作《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菩提之旅 发表于 2018-8-23 05:00:47

次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临死时写了《临终歌》,其中有诗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把自己比作一只在中天摧折的大鹏鸟。

菩提之旅 发表于 2018-8-23 05:00:50

次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安徽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临死时写了《临终歌》,其中有诗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把自己比作一只在中天摧折的大鹏鸟。

菩提之旅 发表于 2018-8-23 05:01:18

欣赏佳作,问候楼主!

香儿 发表于 2018-8-23 09:28:49

欣赏了。问好。{: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白生平